只有对城镇体系存在和进步的基础有了透彻的理解,才能提出正确的规划指导思想,打造正确的规划目的,采取适合的进步策略,选择符合实质的空间模式。
基础条件剖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城镇体系进步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是剖析该地区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地区城镇进步的历史阶段及致使每一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原因。特别要看重历地区中心城市的转移、变迁。
研究城镇体系历进步演变的规律,目的是讲解目前城镇体系的形成和特征,从而为预测将来影响城镇体系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其用途提供启示。这项工作要防止陷入个别城市城址变迁的繁琐考证,预防重古时候轻近代的倾向。
2.城镇体系进步的地区基础
目的是剖析地区经济和城镇进步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原因。它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环境生态结构、劳动力情况、经济技术基础、地区交通条件、地点等广泛的内容。具体到特定地区不必面面俱到,应抓住要害,重点深入。
地区条件评价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立场。具体地说,大家不可以只讲有利条件,不讲限制原因,或对有利原因片面夸大,对限制原因轻描淡写。并且还要认识到,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比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平原区域,能源开发是带动区域经济和城镇进步的有利原因,但伴随资源耗竭,在农业平原上一面是矸石山的隆起,一面是肥沃耕地和稠密村庄的塌陷、搬迁、积水,优势将向劣势转化。
为了扭转劣势,大家又要从中探寻新的积极原因,打造新的平衡。泰安临近省会济南,长期以来很难和济南角逐获得投资,当地众口一词觉得是泰安进步的不利区位原因。假如看到伴随济南规模膨胀,以后进入离心扩散阶段时,泰安处在扩散半径范围内的区位,这个时候就成了优势。
只有持辩证的看法,才会理解地区经济开发和城镇进步要有肯定的时序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