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
大纲需要: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有关行业准则,拓展企业安全近况评估,策划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策略。
安全指标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打造安全生产责任制,拟定安全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打造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需要,人、机、物、环处于好的生产状况,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所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用科学的办法和方法,提升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佳统一,从而达成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伤亡事故的目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一个职员。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用“策划、推行、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结合自己的特征,打造并维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健全,打造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高。
拓展安全指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1、 确定目的
2、 设置组织机构,确定有关职位职责
3、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4、 法律法规的实行与健全安全管理规范
5、 教育培训
6、 生产设施设施管理
安全设施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生活产和用。生产设施设施变更应实行变更管理规范,履行变更程序。
对安全设施设施应拟定检修理计划。设施设施检修理前应拟定策略。
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用、测试、修理、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需要。
7、 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2)作业行为管理
3)安全警示标志
4)有关方管理
5)变更管理
8、 隐患排查和治理
1) 排查首要条件及依据
2) 排查范围与办法
3) 隐患治理
4) 预测预警
9、 重大危险源监控
10、 职业健康
1) 职业健康管理
2) 职业风险告知和警示
3) 职业风险申报
11、 应对救援
1) 应对机构和队伍
2) 应对预案
3) 应对设施、装备、物资
4) 应对演练
5) 事故救援
12、 事故管理
1)事故报告
2)事故调查和处置
13、 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